端午節將至,大家都吃到美味的粽子了嗎?相信大家也很好奇,在印尼究竟有沒有慶祝端午節的傳統呢?讓Claire為你一一解答!

在印尼,端午節一般被稱之為扒船節(Perayaan Peh Cun)或是肉粽日(Hari Bakcang),當地客家人又稱其為五月節(Ng Nyiet Ciet)。而在近鄰著首都雅加達旁的坦格朗市,當地文德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與市政府合作舉辦龍舟比賽,以及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慶典活動,至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。

 

除了人人皆知的龍舟賽事和端午立蛋,亦有一些其他地方很少見的傳統,例如有抓鴨子比賽,更會在家門口懸掛葉子辟穢祛邪,大家對這些習俗都覺得不可思議呢。而印尼這個國度就是有著接納多元文化的展現,不分膚色種族都可以參與其中,透過節慶能增進各族之間的友好交流


端午節慶典因為疫情關係停辦了三年,終於在2023年首次復辦一連五天的慶典(詳情可見以下節目行程表),此舉對當地居民別具象徵意義。主辦單位表示透過端午節節慶復興中華文化,能有助當地不同族群不分彼此,共同籌辦節日活動,亦有助加強居民之間的凝聚力,讓居民在節日氛圍下能感受社區的關愛,從而促進和諧與團結。主辦方更期待來年2024年能把丹格朗獨有的端午節文化推動成全國觸目的節目,繼而成為印尼最大的節日之一。

 

 

而位於西加里曼丹省的坤甸市(Kota Pontianak),當地的潮州和客家群體現今仍流行一種超罕見的端午習俗,就是潑水派對。約中午時分,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少均聚集在卡普阿斯河(Sungai Kapuas),準備好裝滿水的塑料袋,互相潑水互丟水球,開始進行沐浴,一年一度的潑水派對吸引更多年輕人及國內外遊客前往參觀,為城市增添活力。他們亦相信在中午時分河水變成「神仙水」,能祛除厄運,俱有治病養生之效,所以難怪有些人會把卡普阿斯河的水儲備起來帶回家。

 


除了以上獨有的習俗,端年節當然少不了吃粽子,而印尼的粽子一樣有甜鹹兩種口味:鹹肉粽(bakcang)和鹼水粽(kicang)為主流。印尼貴為千島之國,地域廣闊,各地的飲食文化不盡相同,而最具代表性的可說是邦加島出產的椰香雞肉粽,以及棉蘭出產的鹹豬肉粽,後者與廣東粽大同小異,也是用上肥豬肉、咸蛋黃、香菇、栗子為餡料,然後在拌炒配料時加入印式香料,而嗜辣的印尼人當然不忘添上原隻青辣椒才過癮,還要搭參巴醬吃才對味;至於鹼水粽則個頭較小,小巧玲瓏一串串。大家一般對鹼水粽的認知是沾白砂糖吃,可是印尼的吃法卻會沾上南洋風味的咖椰醬(selai srikaya)。

 


瞭解了原來印尼也有端午節,和認識了當中的習俗和獨有文化後,有沒有覺得很有趣呀?若下次剛好於端午節在印尼旅遊,不妨一起參加端午節的潑水派對,吃一下印尼特色的粽子,說不定很合胃口呢!

 

資料來源:kumparan.com、merdeka.com、tangerangnews.com